在工业视觉检测领域,打光技术是确保缺陷检测准确性的关键因素,它对图像质量和检测结果的精确度有着直接的影响。以下是对不同检测场景下打光技巧的总结:
一、基础打光原则
1. 增强对比度:通过调整光线的角度、波长和强度,使得缺陷区域与背景区域之间有显著的差异。
2. 减少干扰:消除环境光、反光和阴影等可能引起误判的噪声。
3. 适应表面特性:根据物体的材质(金属、塑料、玻璃)、表面粗糙度和颜色来选择合适的光源。
二、常见打光方案及其适用场景
1. 明场照明(Bright Field)
原理:光源与相机位于物体同一侧,直接照射物体表面。
适用场景:适用于检测表面的凸起、凹陷,如划痕和压痕。
技巧:使用低角度环形光(小于30°)可以增强表面纹理的对比度,并配合偏振片来消除镜面反射。
2. 暗场照明(Dark Field)
原理:光源与相机位于物体两侧,光线从低角度照射,只有散射光进入相机。
适用场景:适用于检测微小划痕、颗粒和毛刺,特别是透明材料(如玻璃、薄膜)的表面缺陷。
技巧:使用高亮度LED线光源或多角度点阵光源,对金属表面的氧化和划痕检测效果明显。
3. 同轴照明(Coaxial Lighting)
原理:光源通过分光镜与相机光轴同方向,垂直照射物体。
适用场景:适用于高反光表面的划痕检测,以及平整表面的印刷字符和二维码识别。
技巧:可配合漫射板来均匀化光线,增强镜面反射区域的缺陷检测。
4. 背光照明(Backlight)
原理:光源位于物体背面,形成轮廓光。
适用场景:适用于检测尺寸、孔洞和边缘缺失,以及透明/半透明材料内部的气泡和杂质。
技巧:使用高均匀性面光源(如LED背光板),调整光源亮度以避免过曝,确保轮廓清晰。
5. 结构光(Structured Light)
原理:投射特定光斑(如条纹或网格),通过分析形变来获取表面的3D特征。
适用场景:适用于检测高度差、变形和焊接缺陷。复杂曲面的凹凸情况。
技术要点:
利用多频条纹光提高深度分辨能力。
适用于汽车部件及电子元件的3D检测。
第三部分:特殊材质照明技术
1. 高反射性表面(如金属、镜面)
难题:容易产生眩光,从而遮掩缺陷。
解决方案:
采用低角度环形光配合偏振片。
使用暗场照明以突出微小的划痕。
2. 透明或半透明材料(如玻璃、塑料瓶)
难题:光线穿透力强,表面和内部缺陷同时存在。
解决方案:
采用背光检测内部气泡或杂质。
使用暗场照明来检测表面的划痕。
3. 深色粗糙表面(如橡胶、纺织品)
难题:吸光性强,细节难以捕捉。
解决方案:
使用高角度漫射光(例如穹顶光)进行均匀照明。
采用红光或红外光源以增强穿透性。
第四部分:光源选择的关键参数
1. 颜色:
单色光(如红色/蓝色)可以增强特定波长的对比度。
彩色光源用于区分颜色差异(如污渍检测)。
2. 角度:
低角度(<30°)可以突出纹理,高角度(>60°)可以减少阴影。
3. 光源类型:
LED(寿命长、稳定性高)、卤素灯(亮度高)、激光(方向性强)。
第五部分:常见问题解决方案
反光干扰
使用偏振片和低角度光源。
阴影干扰
采用多光源组合或穹顶光。
环境光干扰
在封闭检测环境中使用,并同步触发频闪光源。
通过巧妙地结合上述技术,可以显著提高缺陷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。在实际应用中,需要通过实验来优化参数(如角度、波长、亮度),并结合图像处理算法(如边缘检测、阈值分割)以实现高效的检测。
版权所有:江苏和讯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所有 备案号:苏ICP备2022010314号-1
技术支持: 易动力网络